刚入职的小周拿着仅 5g 的贵金属催化剂样品犯了难:“这要是用传统装置,测一次就没了,老板要的 5 组温度梯度数据咋弄?” 师姐递来的微型固定床催化剂评价装置,让他瞬间松了口气 —— 这东西用 “一勺催化剂”(约 0.5g)就能跑完整套实验。
它的 “省样秘诀” 藏在反应管设计里:内径仅 8mm 的石英反应管,催化剂装填高度 3cm 就够,比传统装置省了 80% 样品。更贴心的是 “精准控温小炉体”,别看加热炉只有微波炉大小,却能实现 ±0.3℃的控温精度,小周设置的 250℃、300℃、350℃三个梯度,每个温度点的床层温差都没超过 1.5℃,数据重复性特别好。
“最绝的是不用等降温”,小周兴奋地说,传统装置从 350℃降到 200℃要 40 分钟,这个微型装置靠风冷 + 水冷双系统,20 分钟就能切换到下一个温度点。原本要两天的实验,一天就做完了,样品还剩一大半。对科研新人来说,微型装置不是 “缩小版仪器”,而是 “省样又省时的科研神器”,让珍贵样品不再 “测一次心疼一次”。